“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,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”,这段话是总书记考察河南时说的话,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,就是要加强自主创新,发展高端制造、智能制造。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很快,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但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大,而且差距缩小速度缓慢。从现状来分析,中国机械制造业未来必须依赖三种能力。
互联网 机械制造业
互联网是一次基因再造,改造我们所有跟消费者的关系,改造我们的生产线,改造我们几乎所有的能力。
近十多年来,国内外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,技术革命引发产业转型,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新格局。在国际上,即使是工业化进程已完成的国家,在已有工业强国基础上,仍然提出“再工业化”、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,有的工业国明确指出意在应对中国挑战。在国内,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新常态的形成,都需要加快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制造业肩负着去产能、调结构、稳增长的重任。“中国制造”的提质增效升级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。机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,是加快“中国制造”提质增效升级的重大举措。
工匠精神
如果你只具有互联网的能力,只用互联网改造企业的话,其实只是完成了改造的一段,对于机械制造业来讲,制造一双皮鞋的大价值,不是因为营销做的好,而是穿这双皮鞋很舒服。
当前,中国正在由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迈进,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,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得不说,我国企业“短、平、快(投资少、周期短、见效快)”的心理和行为尤为明。有的企业往往为了短期利益,忽略了产品质量。
中国企业界,目前不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,更需要努力培育工匠精神。而工匠精神与企业精神中的诚信、担当、创新和坚持,都是同根同源、一脉相承的。工匠精神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,还可以使企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。
管理能力
我们要改变我们的管理能力,我们不缺乏创新,缺乏的是如何将创新转化成为利润的能力,这就依赖于管理能力。
不少企业基本还处于经验管理状态,总体上还未应用科学管理,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,而工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生产模式、管理体制等软件的变革,相继出现了准时生产、精益生产、敏捷生产、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。强化企业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内在要求,必须从思想意识、管理机制到运作方式进行改革。